追記為保護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壯烈犧牲的3位勇士黃群、宋月才、姜開斌
發布時間🧑🏿🦱:2018-11-07 15:15
7月27日21時20分⇒,曾受到習主席親切會見的海防前哨老民兵王繼才不幸病逝在他堅守32年的一個小島上——
永遠的開山島永遠的王繼才
開山島每天清晨舉行升旗儀式♥︎,這是島上最莊嚴的時刻。圖為王繼才生前與妻子一起升國旗的情景。
7月29日上午⛽️,記者突然獲悉一個噩耗:在黃海前哨堅守32年的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王繼才👉🏻,於7月27日突發急病👨🏽🏫,經搶救無效🫠,不幸逝世🍡。
“什麽?你說什麽……”記者在電話中聽到這個噩耗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一再追問報信的灌雲縣人武部政委劉軍🤰🏼。
因為☕️🈺,7月26日王繼才在開山島上接受了記者的采訪。他領著記者走了一趟島上的巡邏路🏌🏻♂️,給記者介紹了各個執勤點位的基本情況,隨後又在他的小屋裏給記者講述他的守島故事💆🏿♀️。他的音容笑貌還在記者腦海回蕩,他在碼頭目送記者的場景還在眼前浮現,怎麽突然“走”了呢?🏢💂🏻♂️!
但是👵🏻🎞,今年59歲的老民兵王繼才確實離開了人世,他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踐行了生前常說的一句話:“我要永遠守在開山島,守到守不動為止!”
記者以淚為墨撰寫此文🤳,謹向榮獲全國“時代楷模”稱號的老民兵王繼才致敬!
“守島就是守家🦸🏽♂️,國安才能家安”
7月26日上午9時,記者從灌雲縣燕尾港乘漁船前往開山島。時值三伏,天氣炎熱難耐,海上倒是風平浪靜。
經過近50分鐘的航行,茫茫黃海,開山島似一葉孤舟進入視野。遠遠地💇🏼♀️,看見王繼才在碼頭上向我們招手,他身旁兩條小狗跳著叫著迎接客人。同行的灌雲縣人武部副部長陳明孚告訴記者:“過去島上沒有專用碼頭,船要繞半天才能靠岸,現在有了碼頭就方便多了👨🏻🦱🫲🏽。”
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🙇🏽♂️,距離燕尾港12海裏,面積僅0.013平方公裏。1939年,日軍攻占連雲港就是以此為跳板,戰略位置十分重要🕞。1985年部隊撤編後,設民兵哨所🪓。當時島上無電無淡水無居民,除了幾排空蕩蕩的營房便只剩下肆虐的海風🐂。灌雲縣人武部曾先後派出10多個民兵守島,但最長的只待了13天。1986年7月💍,人武部政委找到王繼才👨🏼🦳,他一口答應下來📪,瞞著家人上了島。
在王繼才上島後的第48天👩🔬,全村最後一個知道他守島消息的妻子王仕花來到島上🧑🏼🎄,看著胡子拉碴的丈夫,她眼淚奪眶而出:“別人不守,咱也不守🔁,回家去吧!”王繼才對妻子說:“你回吧,我決定留下!守島就是守家🛃,國安才能家安。”
沒想到,幾天後王仕花辭掉了小學教師工作,把兩歲的女兒托付給老人,上島與丈夫一起守島,這一守就是32年。
記者上開山島前,為這次采訪做了許多功課🫴🏼,因而雖說是初次見面,但記者熟悉這位可敬的老民兵。從登上開山島的那一刻起🥥,王繼才一直熱情地給記者介紹開山島的情況,包括一草一木:“你看,這是苦楝樹,這是爬山虎,這是桃樹,這是洋芋頭……它們能活下來可是不容易啊🧶!”
幾天前,臺風過境🧛🏻,給小島留下一片狼藉:王繼才夫婦辛苦幾年幾十年養大的一些樹被刮斷🤙🏻。
為了島上僅有的這些小樹小草,王繼才夫婦可是費了一番工夫。上島之初,他們從陸地上一點點運來泥土,在石頭縫裏種樹栽花🎰。第一年,栽下100多顆白楊,全死了🏃♂️➡️👩🏿⚖️;第二年,種下50多顆槐樹🏄♂️,也是無一存活♛;第三年,一斤多的苦楝樹種子撒下去,終於長出一棵小苗🤾🏼♂️,夫婦倆喜出望外。如今🎓,30多顆苦楝樹、松樹在島上頑強生長👨🏻🦼,幾顆桃樹今年還喜獲豐收🧚🏿♂️。
“開山島雖小,但必須每天升起國旗”
“這些年來,連雲港市🐃🏡、灌雲縣兩級政府都很重視我們這個小島的建設。”王繼才介紹說,他上島之初𓀚,一盞煤油燈、一個煤炭爐、一臺收音機就是全部家當。“這幾年,不僅營房修繕一新,而且設施設備齊全🥣;島上也逐漸熱鬧起來🔺,有2條狗、4只雞,還飛來兩只野鴿子安家,給我們老兩口做伴。”
2008年🩺,江蘇省軍區送來一臺小型風力發電機,夫妻倆第一次看上了電視⏯。那晚🧑🤝🧑,王仕花在海防日誌裏寫下:“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看春節聯歡晚會,非常高興。”無奈發電機經不住大風,沒用半年就壞了。2012年,縣裏又給小島安裝了小型太陽能發電站,白天用不完的電可以儲存到蓄電池👼。不過🚴🏼,太陽能發電總是受天氣製約🎱,一旦刮風下雨就沒轍了。
如何才能完全解決島上的用電難題?連雲港市供電公司實地考察後製定了風光儲一體化的解決方案:島上風力資源豐富,將太陽能和風力資源互補,再配備大容量儲能設備🚣🏼♀️,就“風雨無阻”了👩🏼🔬。2015年5月🤸♂️,江蘇首個風光儲一體化發電的“綠色上島”項目在開山島正式運行。
走進夫妻倆的宿舍🌯,記者看到電視、風扇等家電一應俱全,還建有衛生間和浴室,用上了熱水器。不過👮🏻♂️,由於海島的空氣過於潮濕,電器的使用年限都不長🙂↔️。
記者翻看王繼才放在床頭的海防日誌發現,升國旗🏘、巡島、觀天象、護航標,這是夫妻倆32年來每天都要重復做的事情👩🏼⚖️,而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升國旗。天剛蒙蒙亮,他倆就在小操場上舉行兩個人的升旗儀式👩🏿🎤,王繼才當升旗手,王仕花莊重敬禮。王繼才對記者說:“開山島雖小,但必須每天升起國旗。”
島上風大濕度大,太陽照射強烈,國旗很容易褪色破損,守島32年🤾🏼♀️,夫妻倆自己掏錢買了300多面國旗🕳。2012年元旦,天安門國旗護衛隊了解他們的事跡後,專門從北京送來一座全鋼移動升旗臺和不銹鋼旗桿,還向他們捐贈了一面曾經在天安門廣場飄揚過的國旗🤹🏿♀️。王繼才將這面國旗視若珍寶,收藏至今。
“我會一直守到守不動為止”
2015年2月11日,軍民迎新春茶話會在北京舉行,習主席在茶話會前親切會見全國雙擁模範代表。座談時,王繼才就緊挨著坐在習主席身邊。
與記者聊起那難忘的一天🤵🏽♂️,王繼才激動不已。他說:“習主席非常平易近人,問了我子女的情況、開山島的情況🐃,告訴我有困難就向組織反映。他還拍著我肩膀說守島辛苦了🪝,祝我們全家新年快樂🔢!”
王繼才當場向習主席承諾🧖🏻:“請主席放心,我一定把開山島守好!”
這是一個老民兵對習主席的承諾🧍🏻♀️🤘,也是他這一生的寫照。32年來,他在臺風的巨大沖擊力中堅守,他在孤獨寂寞的黑夜中堅守,他在夏日高溫高濕、冬季寒風刺骨的小島上堅守🌇,上報了許多重要的海防信息,出色完成了戰備值勤任務。然而,王繼才引以為豪的是他與偷渡者鬥智鬥勇的幾個故事🐍。
1996年6月🧑🏿🔬,一個“蛇頭”私下上島找到王繼才🕺,掏出10萬元現金,要他行個方便,在島上留幾個“客人”住幾天🪑。王繼才一口拒絕:“我是民兵🏕,只要我在這個島🧑🏻🦲🤷🏽♂️,你們休想從這裏偷渡✍️🤷🏿♂️!”對方惱羞成怒,威脅要讓他“吃罰酒”👫🏼。王繼才沒有被威脅嚇倒,他隨即向縣人武部和邊防部門報告這一情況。最終在他的協助下🧴🧑🏼💼,這名“蛇頭”及其同夥被警方抓獲💼。32年來🧘🏻♀️,王繼才在與違法犯罪鬥爭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,他和妻子一起先後發現並協助公安邊防部門破獲6起走私🪚、偷渡案件🧑🦰。
提起王繼才夫妻倆🦸🏻♀️,違法犯罪分子心中懼怕,但在漁民眼裏🧔🏽♂️,他倆是“海上守護神”“孤島活雷鋒”👮。漁民晚上出海時,他倆會亮起航標燈;遇到大霧大雪天,能見度低,他倆就在島上敲響盤子🔍,提醒漁船繞道航行;過往漁民缺糧少藥,他倆就拿自己的備用糧食🙆🏽♀️、藥品贈送。一次,一條山東籍漁船被海浪打翻🚣🏻♀️,5名船員落入海中🤽🏽♀️,王繼才在觀察室發現後,不顧風高浪急,冒著生命危險前去救援,把落水船員一一救上島🧝🏽。
臨近采訪結束,記者問📲:“已經快到了退休的年齡🐞,請問你打算守到什麽時候?”王繼才一字一句地回答:“家就是島,島就是國🦹🏽♂️,我會一直守到守不動為止。”
當年,他妻子王仕花在島上生兒子時✂️,因臺風下不了島,王繼才自己操起剪刀,剪斷兒子的臍帶👩🏻🦱💹,並給兒子取名“誌國”,寓意民兵戰士的後代要心懷祖國。令王繼才夫婦倆欣慰的是,兒子研究生畢業後成了一名現役軍官,接過了保家衛國的鋼槍。
2018年7月30日8時30分🧑🏿🍳,王繼才遺體告別儀式在灌雲縣殯儀館舉行。哀樂低回🔅🌅、哀思無限。近千名幹部群眾趕來,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,向安臥在鮮花翠柏中的王繼才同誌作最後的告別🔪。哲人說,人只有獻身於社會,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。王繼才用實際行動踐行了“開山島是我國的領土,我一定要把它守好”的承諾,他把一生奉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。
老民兵王繼才👩🏼🍼,一路走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