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家註意🌒🌾,關於口罩,國家出新的規則了!
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人群流行特征,為進一步指導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科學規範佩戴口罩,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對此前的《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(修訂版)》進行更新,13日發布了新版《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戴口罩指引(2021年8月版)》👨🏽🍼,新的戴口罩指引有哪些新變化🖐🏿🕵️♂️?
一、“戴口罩指引”新要求:人員密集的室外場所也需戴口罩
對普通公眾來說,除了在密閉場所需要戴口罩外📑,當處於人員密集的露天廣場、劇場和公園等室外場所時,也需要佩戴口罩👲🏽。另外🤽🏼,我們建議公眾家裏日常備用一些高級別口罩👩🏿🍳🚕,當家人出現了鼻咽不適、咳嗽、打噴嚏和發熱等症狀🫧,到醫院就診的時候🧑🏻🦰,佩戴更高級別的口罩🦹♂️,保護自己,保護他人,全面防範傳播風險。
新版戴口罩指引中,重點職業人群主要涉及境外輸入和汙染傳播高風險崗位👩❤️👨、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和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等三類人群。
第一類是境外輸入和汙染傳播高風險崗位人員,特別強調境外冷鏈食品、交通運輸相關的海關工作人員和保潔員、搬運員、司機等崗位強化防護,工作期間全程佩戴顆粒物防護口罩,防範經物、經環境、經人的傳播風險。
第二類是醫療機構工作人員,除醫務人員、直接接觸病人或感染者崗位工作人員重點防護以外,接觸潛在汙染物的人員,比如保潔員、護工、水暖工🦖😯、化驗室工作人員等佩戴顆粒物防護口罩,醫院其他工作人員👪,比如保安、導醫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護級別口罩。
第三類是公共場所服務人員,比如乘務員🏌🏻、警察🧑🧒🧒、快遞員等♢,以前要求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,這次修訂進行了提級強化,要求工作期間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
二🤼♀️、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出了哪些新的防護要求?
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高風險人群,主要對養老機構和居家的老人兩個方面來提出防護要求◻️。
對於養老機構🦮:
一是入口處對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,對探視人員進行體溫檢測🐽👨💻、核驗健康碼並進行登記,體溫正常者方可進入。
二是封閉管理期間🏂🏼,不允許探訪👨🏻🎓📯。非封閉管理期間允許探視的,控製探訪人員數量🧆、活動區域和探訪頻次🐀,必要時可實行預約管理。
對於居家的老人⛄️:
一是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,戴好口罩,有慢性肺病🖐🏽、心臟病的老年人應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戴口罩。
二是避免前往人員聚集、空間密閉的場所👨🏻🦯➡️🫳🏼,如棋牌室(麻將館)等👋🏽。
三、口罩新指引提出大家要註意這些問題
口罩的正確使用、儲存和清潔是保持其有效性的關鍵,新的戴口罩指引提出公眾日常要註意以下事項👲🏼:
一是正確佩戴口罩🧎👩🏽🌾,確保口罩蓋住口鼻和下巴🚶🏻♂️,鼻夾要壓實;
二是口罩出現臟汙、變形、損壞、異味時需及時更換,每個口罩累計佩戴時間不超過8小時;
三是在跨地區公共交通工具上,或醫院等環境使用過的口罩不建議重復使用⛑👎🏼;
四是需重復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時宜懸掛於清潔、幹燥、通風處5️⃣;
五是戴口罩期間如出現憋悶、氣短等不適🚱,應立即前往空曠通風處摘除口罩;
六是外出要攜帶備用口罩,存放在原包裝袋或幹凈的存放袋中,避免擠壓變形🦵🏿,廢棄口罩歸為其他垃圾處理。
四、預防新冠👩🦽,口罩如何選🙃?
可以遵循“一查👷🏻,二看,三聞”的原則。
“一查”:在口罩的外包裝上有一個註冊證號,大家可以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網站上面去查詢這個註冊證號,看是否和你口中的口罩品牌規格一一對應。如果沒有這個註冊證號𓀅,則說明這個口罩資質不合格。不具備足夠的防護能力👰🏽。
“二看”🦟:用剪刀剪開一只口罩🐓,可以看到中間是有一層叫做熔噴布層。而這層也是決定口罩防護能力很重要的功能層🕹,如果沒有🚴,那麽則說明這個口罩不能夠很好的保護你的健康🤵🏻♀️。
此外,也可以看一看口罩的製作工藝。耳掛是否對稱?彈性是否良好?口罩是否有毛刺兒?表面是否平滑?這些都決定了口罩的工藝質量。
“三聞”👨🏻✈️:合規的口罩應該沒有異味,如果能聞到口罩有明顯的異味,如發酸🛌🏿、發黴🤲🏽,則可能在生產或儲存過程當中出現了質量問題。這樣的口罩也盡量不要使用。
口罩的防護能力還取決於佩戴方式是否正確。洗凈雙手🧑🏽🦱,拿出口罩,對折🪺,將對折的金屬條中心點貼近鼻梁,佩戴口罩,然後捏緊鼻夾🫅🏽,調整整個口罩和面部的貼合度💂♀️。如果發現你佩戴口罩的時候口罩兩側透氣,則說明這個口罩的尺寸不適合,應立即更換。
(來源浙江老年報,部分綜合自央廣網🧠、科普中國)